《華語教師之友》導師:
您好!
現在華語老師對中文拼音的學習很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採用中文拼音進行教學。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中文拼音的拼讀規則,比如上聲變調、音變等知識瞭解得不系統,您能不能給講講?
祝
愉快!
龔慧笙
2007年9月15日
龔慧笙老師:
您好!
我很願意來說說這方面的知識。
漢語的每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組成。漢語的每一個音節都有它固定的聲調,但是在音節與音節連接得很緊密的時候,有些音節的調值又會發生一些變化,這種現象叫“變調”。
變調比較明顯的有上聲和“一”、“七”、“八”、“不”。這裏我簡單給你介紹一下上聲(第三聲)和“一”、“不”的變調規律。
一、上聲的變調
上聲是一個曲折調,又比較長,調值為214,在語流中常常會極短、扯直,不是把開頭的下降部分擠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擠掉。
上聲的變調規律如下:
1、上聲+上聲—→陽平+上聲 (陽平就是第二聲,調值是35)
例如:
henhCo 很好 haojuS 好酒
yongyuan永遠 ni hao 你好 gei ni 給你
“很好”的“很”字要讀成“hen”, 好酒”的“好”要讀成“hao”。其餘的詞都是照此類推。都要把第一個上聲音的字讀成陽平。
如果三個或三個以上上聲相連,前面的字都讀成近似陽平的調值,最後一個字讀成本調。
例如:qiyoucili 豈有此理 (“豈有此”三個字讀成近似于陽平,“理”字讀成本調——第三聲。)
2、上聲+非上聲(陰平、陽平、去聲)—→“半上”+非上聲
例如:haochi 好吃 haowanr 好玩兒 haokan 好看
這個“半上”的調值大概是“212”到“213”,為了讓大家對調值有所瞭解,這裏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聲調的“五度標記法”。
五度標記法:
第一聲(陰平)的調值是55,第二聲(陽平)的調值是35,第三聲(上聲)的調值是214,第四省(去聲)的調值是51。
二、“一”和“不”的變調
“一”和“不”這兩個字在單念時“一”讀陰平,“不”讀去聲,但用在語句中就不一定讀它原來的聲調了。其變調規律如下:
1、“一”的變調
A.單念或用在詞句末尾,或表示序數、基數等時,讀原調陰平。
例如:一、二、三 說一不二 數一數二
萬一 統一 劃一 一班 一樓
八一 十一 一九八一(年)
B.在去聲前變陽平。
例如:一致 一陣 一切 一塊
C.非去聲前變去聲。
例如:一杯 一直 一早
D.夾在詞語中間變輕聲。
例如:看一看 試一試 等一等
2、“不”的變調
A.單念、詞句末尾,非去聲前均讀原調去聲。
例如:不,我偏偏不。 誰敢說個“不”字?
不通 不齊 不巧
B.去聲前變陽平。
例如:不但 不利 不會
C.夾在詞語中間變輕聲。
例如:了不起 吃不了 去不去
關於漢語的語音變調還有,輕聲、兒化音變規律等情況,下次有機會再說。
江海韻
2007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