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之一”是病句嗎?

 項昉初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年第3期)刊登了《“最……之一”說得通嗎?》一文,該文認為“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是病句,其理由是“受‘最’+形容詞限定的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個,不能有一些”。果真是這樣嗎?未必。請看以下例子:

(1)他將那種小人得志的情態,在戲劇中表現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是京刷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季羡林《法門寺》,《光明日報》 1987913

(2)這個偉大的理性探索是數學發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過來也是數學貢獻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績之一。(齊民友《數學與文化》,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蛋白質工程學也許是繼人類基因組工程學之後,下個世紀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巴德年《未來醫學斷想》,《人民日報》 2003324

以上例子均采用了“最+形容詞+之一”的結構,并不是病句。這是因為,所謂的“最著名” “最突出” “最熱門”,是人們一種主觀的看法,在詞義的內涵上具有包容性,而并不具備唯一性和排他性。因此,這裡的“最”所限定的不是某一個體事物,而是具有某種頂級屬性的群體。而當主語“他”等是個體事物時,句末必須用“之一”加以限定。其實,單獨使用“最”也可以用來限定具有某種頂級屬性的群體,如:

(4)意大利的薩萊諾大學(1131年建立)、博洛尼亞大學(1158年建立)、法國的巴黎大學(1150建立)等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楊東平《學校》,《南方周末》 19991229

從上例我們可以發現,當主語是群體事物時句末不能加“之一”,但只要是專指群體事物中的一個,那麼,它可以轉換成“最……之一”的句式,如“意大利的薩萊諾大學(1131年建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就是說,“最”不僅可以限定具有頂級屬性的個體事物,也可以限定具有頂級屬性的群體,因此“受‘最’+形容詞限定的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只能有一個,不能有一些”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同樣,“‘最……之一’說不通”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下面一段話中連續運用“最……之一”句式的實例足以証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5)他們初創新加坡航空公司時,新加坡只有190萬人——但現在該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航空公司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之一。(美國·葛洛蒂著、張國治譯《革命時代──第五次浪潮》第35頁)

這連續三個“最……之一”的句式分別從規模、影嚮和經濟效益三個層面對新加坡航空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確判定,既定了該公司的地位,又不貶低與之相當的他國航空公司的地位。同理,“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的說法是十分准確的,誰能否認人類還有其他不少“最頑強的自然人”呢?

 

選自《語文學習》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