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出”與“倍出”

 

思  遙

 

某地舉行初中升高中考試,語文試題中有一個填空題“人才x出”。據說近半數的答卷填的是“倍”。

把“人才輩出”這一成語寫作“人才倍出”的,決不止這些初中學生。《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輩出”詞目下特別提示:“‘輩’不要誤寫作‘倍’。”想來把“輩出”寫成“倍出”已成常見病。

“輩”的一個義項:類、等。如“我輩”“此人非等閑之輩”等。“輩”的另一義項:輩分。如“長輩”“祖輩”“他比我小一輩”。“輩出”:一批接一批、連續湧現。

“輩出”的“輩”有輩分的含義,有時間空間的含義,還有連續不斷的含義。“人才輩出”意即人才一批接一批連續不斷地湧現。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猶之詩賦古文以及時藝,其中人才輩出,一人勝似一人,一作奇于一作。”馮友蘭《三松堂自序》:“當時已經是五四運動的前夕,新文化運動將達到高潮,真是人才輩出,百花爭艷。”

用“人才輩出”的“輩”組成成語是非常恰當的。如用了“倍出”,意思可理解為成倍地出現,既無“輩”那樣一批接一批、連續不斷的意思,又無時間空間的含義,很不恰當。所以,如用了“人才倍出”的“倍”,只好打入別字行列。

 

 

選自《小學語文教師》2009年第09期